- 发布日期:2023-03-15 20:44 点击次数:88
全文导读
东谈主有东谈主缘,佛有佛缘,治病也要看医缘。本不曾思要治愈的头晕病,却在不测之间治好了,这怎样能说不是一种因缘呢?
一、理所应当的医缘
2021年5月16日,患者与男儿、女儿通盘,陪老伴从山西故地到北京找师傅张胜兵看病。
在师傅为其老伴看诊的流程中,他们全家在旁听了师傅用中医表面潜入浅出、档次昭着地分析病情后,被师傅深厚的医理和深通的医术所顺从。
其时,一同来的男儿和女儿就说:爸爸为了咱们操劳了一世,当今躯壳也不太好,咱们临时加个号给爸爸也看一下吧。
就这一个小插曲,治好了奴才他们父亲泰半辈子的头晕病,这不等于因缘到了吗?
二、4剂药,久梦乍回
患者男,56岁,全身乏力,头晕如裹,像被一块毛巾包住相通。由于时代太长,患者我方也曾健忘了到底是从什么时代运转的了,晕晕千里千里也过了这半辈子了,早就也曾民风了。
图片
之前严重的时代,还去病院作念过搜检,西医搜检说有高血脂、高血糖。
当今等于步碾儿略微快一些,小腿就运转疼。未必代小便混浊,大便不爽,总嗅觉没拉完。脱发严重,还阳痿。
舌诊为:舌苔白而厚腻,舌下眉目严重瘀阻,脉滑。
这是相比典型的脾虚湿困之证。脾虚则气血生化不及,故气虚而全身乏力。
脾主升清,胃主降浊。脾虚则水液运化不利,故体内积湿生痰,痰湿中阻则清气不升,浊气不降,痰湿上蒙清窍,故现头晕如裹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云:因于湿,头重如裹。
痰湿之浊在血则为高血脂,在小便则出现尿液混浊,在肠则大便黏腻不爽。治则以升清降浊、祛湿化痰。
这恰巧是师傅自创的升清降浊汤的治证,于是师傅就用升清降浊汤加减来治愈。
处方:黄芪60克、党参10克、柴胡6克、升麻6克、桔梗6克、甘草6克、陈皮15克、木香10克、藿香10克(后下)、佩兰10克(后下)、石菖蒲15克、萆薢15克、炒山楂20克、薏米30克、法半夏15克、茯苓15克、泽泻20克、猪苓15克、生白术15克、厚朴10克、川芎20克、制何首乌15克、枸杞15克、生姜3片、丹参30克、红花15克、怀牛膝30克、杜仲30克,7剂。
一服药患者只服用4剂,就有了彰着好转,头晕、昏千里的嗅觉莫得了,用患者的话说等于:这辈子头脑就莫得这样理会过!
三、治愈警戒共享
附:升清降浊汤,张胜兵《医门探讨·壹》
具体方药:生黄芪20克、藿香10克、石菖蒲10克、厚朴10克、法夏10克、泽泻10克、柴胡6克、升麻6克、炙甘草6克、生姜5片、大枣5枚。
治脾虚痰湿困体,气虚而导致的清气不升,浊气不降。
证见为神倦乏力,少气懒言,昏头昏脑,头昏蒙千里,视物蒙眬,耳鸣耳聋,声息低微,庸俗泛呕,脘腹胀满,小便不利,甚或足跗时肿,舌淡,苔白腻,脉缓或滑。
此方灵感开始于李东垣《脾胃论》中的补中益气汤,以黄芪,柴胡,升麻,炙甘草升清阳之气,以藿香,厚朴,石菖蒲芳醇化湿醒脾,法半夏化痰湿,泽泻化痰湿且利小便,使湿从小便消,又有厚朴行气以助肠谈,使湿从大便走,共达降浊之功,又兼石菖蒲开窍醒神。
图片
诸药合用,共凑醒脾化痰,升清气,降浊气,醒神开窍之功,如斯,诸证齐解也!
有东谈主可能会问:利小便的药有许多,像这车前子遵循也可以,为什么偏巧只用泽泻呢?
当先,泽泻常用于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淋浊涩痛,遗精,脚膝痿软,和脾渗湿,用于痰饮,头眼花晕等症状中。
其次,照实车前子成心小便的功效,但既能利小便,又能化痰湿治头昏脑眩的药,惟有泽泻才安妥这个条目。
因此,在升清降浊汤中,泽泻很难被其他利小便的药物所代替!
图片
END
本站仅提供存储管事,通盘骨子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骨子,请点击举报。